有源医疗器械检验员培训之医用电气系统安全性要求与检测
医用电器设备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类的医疗手段。随着电子、生物、材料和医学等科技的进步,医用电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对设备的绝缘能力影响很大,考察设备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医用电气设备安全检测的一个主要项目。
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体部件之间的最短空气路径。两者的检测方法略有不同,电气间隙检测是导体部件间的最短、最直接的直线距离;而爬电距离则要考虑绝缘材料表面的一些沟槽、突起等,对此的检测原则是:任何宽度不足1mm的槽或空气间隙的爬电距离,应只考虑其宽度,只有大于等于1mm时才按照材料表面的路径计算爬电距离。
1.     数值要求
(1)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至少符合表2-2-4所规定的值。基准电压的值见第二章第三节。
(2)   如果基准电压值在表2-2-4所规定的两个数值之间,应采用两者中的较高值。
(3)   在防除颤应用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不小于4mm 。
2、测量要求
     (1)对具有设备电源输入插口的设备,用一个合适的连接器插入进行测量。对配有电源软电线的其他设备,要接上所规定的最大截面积的电源导线进行测量,还要不接导线进行测量。
     (2)活动部件置于最不利的位置,螺母和非圆头螺钉拧紧到最不利的位置。
     (3)接线端子和可触及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也是把螺钉或螺母尽可能旋松后进行测量;此时电气间隙应不低于表2-2-4所实值的50%。
     (4)通过外部部件的槽或开口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试验指来测量。
     (5)如有必要,在裸导线的任一点上以及在金属外壳的外面用标准试验指指尖加力,以便尽量减小测量时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图2-2-18)。加力值为:对裸导线2N;对外壳30N。
                    表2-2-4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 DC/V  | 15  | 36  | 75  | 150  | 300  | 450  | 600  | 800  | 900  | 1200  | 
  | 
  | 
  | 
  | 
  | 
  | 
  | 
  | 
  | 
  | 
  | AC/V  | 12  | 30  | 60  | 125  | 250  | 400  | 500  | 660  | 750  | 1000  | 
  | 
  | 
  | 
  | 
  | 
  | 
  | 
  | 
  | 
  | 
相反极性部分之间  |     A-F  | 0·4  | 0·5  | 0·7  | 1  | 1·6  | 2·4  | 3  | 4  | 4·5  | 6  | 电气间隙  | 
  | 
  | 
  | 
  | 
  | 
  | 
  | 
  | 
  | 
0·8  | 1  | 1·3  | 2  | 3  | 4  | 5·5  | 7  | 8  | 11  | 爬电距离  | 
  | 
  | 
  | 
  | 
  | 
  | 
  | 
  | 
  | 
  | 
  | 
基本绝缘或辅助绝缘  | Aa1,,A-b,A-c,A-j,B-d,B-c  | 0.8  | 1  | 1.2  | 1.6  | 2.5  | 3.5  | 4.5  | 6  | 6.5  | 9  | 电气间隙  | 
  | 
  | 
  | 
  | 
  | 
  | 
  | 
  | 
  | 
1.7  | 2  | 2.3  | 3  | 4  | 6  | 8  | 10.5  | 12  | 16  | 爬电距离  | 
  | 
  | 
  | 
  | 
  | 
  | 
  | 
  | 
  | 
  | 
  |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 Aa2,,A-e,A-k,B-a,B-e  | 1.6  | 2  | 2.4  | 3.2  | 5  | 7  | 9  | 12  | 13  | 18  | 电气间隙  | 
  | 
  | 
  | 
  | 
  | 
  | 
  | 
  | 
  | 
3.4  | 4  | 4.6  | 6  | 8  | 12  | 16  | 21  | 24  | 32  | 爬电距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